首页 > 第一财经网 > 生活 >

福建农信: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

2020-12-28 10:22:50 壹点网

仙游农商银行金融助理送贷进地头。

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福建完成高质量答卷。作为根植“三农”、服务地方的农村金融机构,福建农信充分发挥从业人员最多、网点分布最密、服务范围最广的优势,切实当好福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截至11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涉农贷款余额达3417.49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近70%,农户贷款余额2943.17亿元,占全省银行业50%以上;其中,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放贷款余额达662.59亿元,比2016年初增长80.65%,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超8万笔、金额32.08亿元,占全省银行业70%以上,有力助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顺利“摘帽”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福建农信将如何作为?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福建农信将始终坚守初心,坚持“支农支小”“扶贫助农”的宗旨,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改革的工作部署,强化责任与担当,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勇于尝试突破,努力为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积极贡献。

“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

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更有力度

“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幸好有信用社提供的210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帮助我们合作社继续投入生产。我的鸡场年产鸡苗100万羽以上、商品鸡5万~7万羽,年均产值300万元,下一步我更有信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长汀县香草家禽养殖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蓝晓红表示。

“有了合作社,我们再也不用到外面打工了,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自己养殖河田鸡。” 长汀县河田镇红中村村民李文军高兴地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汀县农村信用社积极创新推广“信用社+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挥金融助理驻村优势,第一时间以优惠利率贷款优先扶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突出的合作社,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长汀县香草家禽养殖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已累计帮扶22户贫困户脱贫,带动6户贫困户就业,通过农信社、合作社融合的“多社融合”产业扶贫模式,有力地支持贫困户克服疫情影响,切实防止致贫返贫。

“原来我们村民隔三岔五都要到镇上采购,现在只要通过手机下单就能买到镇上超市里的东西,价格也和镇上卖的一样哩!”“平时在服务点就能取货,这下方便多了!”将乐县白莲镇大里村村民们乐呵呵地说道。

大里村的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将乐农信联社推进的“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机制。近期,将乐县农信联社与将乐县供销社、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农信社、益农信息社、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多社融合”长效机制,全力推动全县108家益农信息社与普惠金融便民点融合升级,通过切入福建农信“福农e购”电商平台,并引入当地优势商超、县供销社农资销售公司等服务商入驻,依托农信社金融助理和超市物流,着力构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更加有力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现在村民们经常傍晚聚到我这里聊天,前几天我听说老张需要资金周转,让他在‘福建农信合作人’平台发布需求,白莲信用社金融助理便及时联系了他,他的贷款马上就办下来啦!这种合作伙伴的感觉真是好!”大里村益农信息社金融综合服务点的杨顺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下,村民们实现了“不出村”甚至“不出门”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

为了将扶贫、涉农政策精准送达基层、送达客户,福建农信充分发挥农信系统营业网点遍布城乡的渠道优势和服务范围覆盖“三农”、小微的客户优势,积极探索与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等深入合作,发挥农信社“金融纽带”作用,努力构建生产、销售、信用“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体系,打造“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长效机制,加快打通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

截至11月末,全省农信系统67家行社共派出金融助理5931名,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3288名,覆盖全省15123个建制村,建制村覆盖面超过90%,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写好山海文章

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更有厚度

今年3月,中央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的市场化改革。福建农信认真落实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和三明、南平绿色金融改革试验等方案,从激活农村要素市场这一关键环节切入,充分挖掘和利用山、海等要素资源,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创新推出“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产品,助力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从而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更有厚度。

走进林改第一村——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许多林子下都种上了仿野生灵芝、黄花远志、三叶青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踩着湿润肥沃的土壤,林农李广军走上一处山林,仔细察看“七叶一枝花”的长势。

“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原材料、肥料、人工管理等成本,而且草药等生长周期都比较长,想要见到成效,最短需要3年,最长要26年。林业发展有其特殊性,除了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存在风险外,树木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眼看着满山的林地,投入的资金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对于普通林农来说,资金压力比较大。”李广军坦言。

如何利用山林价值,让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2017年,武平县农村信用社在全省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惠林卡,林农持有林权证或林下经济有关证明即可申办贷款,用于林下种养殖、培植经济苗木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让林农实现山上山下一起抓。

李广军就是首批受益者之一。2018年,利用从武平县农村信用社申请到的50万元贷款,李广军在村里试种了100亩仿野生灵芝,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初,他又牵头组织51户林农成立专业合作社,将灵芝种植规模扩大至500多亩,并带动周边村13户贫困户参与其中。为进一步利用林地空间,他还在林间套种了100亩的“七叶一枝花”,不断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合作社不仅要充分利用好的生态环境,还得起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大家发展林下经济增收。”李广军表示。

李广军的例子仅仅是福建农信发展绿色金融、助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建农信稳步推进林业金融创新,积极探索“让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在产业结构上实行“林、茶、果、药”相结合、在林地利用上实行“套种、放养”结合的“种、养、游”一体产业化发展模式,助推林下经济“以短养长”,让绿水青山成为林农致富奔梦路上的“聚宝盆”。

在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宁德市,当地农信系统依托丰厚的海洋资源,积极探索盘活海洋资源要素,大力发展“蓝色金融”,率先与渔业部门联合推广“福海贷”系列产品,持续加大对远洋捕捞、现代渔业养殖、海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并向其产业上下游延伸,满足养殖、销售、生产和运输等海洋全产业链供应链融资需求。至11月末,宁德农信系统已发放“福海贷”42.88亿元,惠及4.08万户渔民、渔企。如宁德农商行在三都澳海域打造“蓝色金融生态圈”,以建设“海上信用渔区”为主要抓手,推广以信用为基础的“福海贷”产品,让守信渔民凭信用就能获得贷款。霞浦农信联社大力推广以海参仓单质押的“福海贷”产品,有效解决养殖户担保难和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为“蓝色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坚持智志双扶

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更有温度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必须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福建农信坚持智志双扶,持续践行“帮困助学”“扶贫助弱”的使命和担当,为贫困群体量身定制扶贫小额信贷、“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创保贷”等金融产品,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资金需求。

“谢谢哥哥,要不是您那天到我们学校进行助学贷款宣讲,估计我早已放弃大学梦了!” 一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女孩感动地说道。

今年7月初,为了让金融帮扶惠及每一位寒门学子,德化农信社积极行动,开通绿色通道,深入学校宣讲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现场受理贷款申请,不让一位寒门学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这位女孩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父亲因车祸伤残,生活无法自理,仅靠母亲在陶瓷厂打零工补贴家用,今年受疫情影响,其母亲打工收入更加微薄,完全支撑不起相对昂贵的大学学费。德化农信社的67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点亮了她的大学梦。

作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主办银行,近年来,福建农信积极打造教育扶贫品牌,总结推广帮扶“全军英模林俊德”的助学贷款模式,十四年真情奉献,源源不断地为贫困学子提供贷款支持,并推出提供勤工俭学、实习、就业岗位等举措,倾力助力教育扶智行动。目前,已累计对25.1万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授信金额达58.72亿元,用信余额23.39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超八成;福建农信发起、各行社共同出资成立的福万通慈善基金会,已累计向9778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4513.55万元,有力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在闽东高山地带的屏南县,当地农信社在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与县人社局合作,创新推广创业担保贷款,充分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今年橙的价格太低了,还好信用社的创业贴息贷款,让我能够顺利渡过难关,还省了不少钱啊。”建档立卡贫困户黄新弟动情地说。

2019年,看到市场上脐橙的价格不错,已然脱贫的黄新弟信心满满地回到屏南县寿山乡种起了脐橙,收成时节,硕果累累。但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收购价格只有去年的一半,而每个月的房贷、车贷、家庭生活支出,让他陷入了困境。屏南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助理在下乡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引导黄新弟通过“金服云”平台申请创保贷,次日就发放了15万元贷款,并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荐他到人社局参加创业培训,通过资金扶持和技能提升,帮助他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期间,福建农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创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推荐

每日推荐

图片新闻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