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财经网 > 生活 >

P2P已死,投资长在:理性投资人永远需要自我斗争

2020-12-02 17:14:02 中金在线

【题记:终究,这场金融创新以失败告终。系统从来解决的都是群体性问题,而不是个体性问题,投资人要想复原,只有尽快抽身,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和解、翻篇。】

中国再无P2P!近日,随着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宣布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完全归零,这一在中国经历了野蛮生长和无限荣光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崩塌的行业,彻底宣告退出历史舞台。伴随行业谢幕,投资人也将全体离场。这一场没有赢家的金融科技创新里程,也终将翻篇成为过去。

存量处置多方承压出借人面临资金和时间双重损耗

行业清零之后,相信会有相关存量如何追款的监管指导。

但放大整个金融领域来看,P2P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问题。显而易见,今年是重中之重的金融风险化解之年,涉及领域众多,包括房产、互联网金融、中小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地方债务、债券市场、私募等等...任何一个领域对于公检法和监管层来说,都是任务重,事情多。针对风险化解,从11月发布的《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文章和金稳委及本次宣布P2P清零的财经年会2021来预测,银保监会应当是以稳定开放+打击涉非集资诈骗+零容忍逃废债行为为主的监管思路。

不光监管压力大,在监管指导之下的平台方,也在投入追款和同步的偿付方案解决中。一边要应对出借人的回款诉求和维权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投入人力财力等进行债务催收,两边都是焦头烂额。虽然不得而知监管给出的最终收尾时限是多久,但肯定的一点是,在官宣行业归零的方针下,监管不会放任平台无限期地僵持或漫无期限地等待回款,毕竟存量的结果要有一个交代,而平台在没有其他收入支撑的情况下自身也会被拖死。

出借人当然也是受害方之一。已经下车的还好一些,包括早年赚取不少收益的,以及早些时候提前下车的出借人,即便没有多少利息但也亏不了太多,基本都是高折扣跳车的。而如今还在车上的,情况就不太好了,折扣低,普遍在3-5折甚至更低1-3折,很多还是在充提差的基础上打折。人人贷之前开放7折下车通道,折扣也仅持续了一周时间就急转而下,引来投资人骂声如潮。这些的确跟后期逾期率走高和平台资金流动性更差有关,没有办法。

出借人继续耗下去的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时间成本损耗严重,毕竟等监管和平台存量处置方案执行完毕是个系统工程,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北表示,P2P涉众面广,众口难调,司法界定难,“‘先刑后民’的责任认定周期很长,有效追讨一般至少要三到五年时间”。媒体分析认为,从过往平台的清退情况,以及延伸到今年发生的团贷网、玖富等平台,清退工作将会是“持久战”,短则三年五载,长则十余年都有可能。二是折扣资金大概率继续走低,这个其实已经有不少行业人士发文阐述过,包括参考团贷网回款的情况来看,平台摧回的资金在3—4个月之后越来越少,出借人能拿回的折扣资金也越来越低。出借人将面临时间和资金的双重损耗,耗不起的还是早下车为好。基于行业现状,有行业自媒体建议投资人,当平台折扣高于20%时,建议就应该迅速退出,不必再犹豫。

P2P已死,投资长在:理性投资人永远需要自我斗争

读懂新金融发文称:“回头去看,P2P真的一无是处吗?它起码帮很多出借人赚取了高额收益,虽然常有雷声阵阵;起码帮很多借款人获得了高效的融资,虽然成本不菲。”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们不得不承认,P2P已死,但类似P2P的借贷需求依然存在,我们生存于这个社会,每天不可避免地与金钱打交道,那么投资行为也将长期存在于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媒介当中,它可能不叫P2P,曾被叫股票、基金、期货、债券等等,或者将来有更多的新名字。

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投资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性的投资人永远都需要评估风险和管理目标,需要和自身欲望做斗争,所谓有舍才有得也。

有媒体表示,P2P这波雷潮,也顺带掀起了投资人对投资风险意识的提升,某种程度上不无道理。财经观察人士郭施亮表示,对不少投资者来说,经过了这一次的投资经历之后,将会逐渐改变原有的风险偏好以及资产配置策略,“要么转向风险较低的债券基金,要么转向风险更低的大额存单或货币基金”。的确,之前在全民风险投资意识普及方面存在很大空白,但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频频发文和出手,肃清金融乱象的决心十分坚定,由此也给广大的社会投资者们上了一堂大课。

如今的金融大环境是,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和推广开来,包括理财在内的多个细分领域,强调从破刚兑、去通道、去杠杆、破资金池等四大方面入手资管业务发展,一个核心的词就是去刚兑,也就是说以后除了银行储蓄、国债等,基本没有保本保息的理财方式,投资人更需要从自身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做理性评估和谨慎投资,盈亏自负。前不久工商银行代销的资管产品暴雷涉及违约资金40多亿、包商银行破产等大新闻,让人们对包赚不赔的银行投资渠道一改从前,就是很好的例证。

P2P的投资人们,有早期赚到不少钱的,也有后期没走成亏了钱的,都是时势使然,与平台每个时期面临的政策环境和现金流情况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时至今日,还有投资人说平台吞了投资款,这显然是忘记了P2P整个行业都在监管控制之下这个前提,这不但高估了平台的能力,也低估了监管的威力。

终究,这场金融创新以失败告终。投资人被裹挟进这一金融科技创新的洪流中,也只是刚巧在这个时候参与了时代的一个小震荡,同时被闪了一下腰。系统从来解决的都是群体性问题,而不是个体性问题,投资人要想复原,只有尽快抽身,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和解、翻篇。来源:中金在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推荐